改革開放以來,我國各領域取得重大成績,醫療行業也在同期發生迅猛變化。然而由于先前“以藥養醫”模式下滋生的“趨利性”惡疾尚未根除及地區差異所導致的醫療差距等因素影響,都嚴重導致了我國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均衡。部分地區出現的接受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難、享受高精尖設備檢查難致使基層醫療瓶頸效應凸顯,部分醫院為提升診療服務水平,斥資購入的新型設備力求,為償還債務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檢查費用的收取,致使民眾再度涉入“看病難”“看病難”漩渦。
黃啟彬:基層醫院的惡性循環
羊城晚報:如何看“高州模式”?
黃啟彬:改革的思路很好,但紫金和高州情況差別較大,至少目前我們還學習不了。
羊城晚報:為何學習不了?
黃啟彬:醫院走向市場,硬件必須有,如住院大樓和必要的設備。還有醫院的債務負擔等,像紫金縣人民醫院這樣的貧困山區醫院,由于以往財政投入嚴重不足,醫院只能在舊模式里艱難度日,根本起不了步!
羊城晚報:公立縣級醫院運行這么多年,還不具備獨立運轉的條件?
黃啟彬:說了大家可能不信,縣政府對紫金醫院的投入,改革開放30多年加起來都不足300萬元!2008年以前醫院不允許貸款,之后獲得政府貼息貸款,醫院才買了一些醫療設備。我當人大代表后年年都呼吁山區醫院投入。沒有錢就沒醫療用房和設備,更留不住醫生,一些疾病看不了,患者就要向大醫院跑,醫院效益也越來越差,這是惡性循環!
欠發達地區的醫改,關鍵是重視問題。同樣都是貧困地區,廣東的和平縣與連平縣醫院投入就很到位。啟動資金投入到位了,醫院在市場軌道正常后,就不用再投資了。
應加強控制醫療儀器價格
羊城晚報:山區醫院在硬件投入上壓力很大?
黃啟彬:比如紫金醫院醫療用房狹小,我呼吁建設醫院大樓,呼吁了三年,后來省里給了些錢,才啟動建設,現在還沒建成。而一些醫療設備,還是買不起。
現在醫療設備太貴了,招標采購中價格比出廠價高幾倍都能中標!我們醫院曾買過一部化學化光儀,中標價是58萬元,我們沒錢,最后廠家35萬元也愿意賣,你看水分多大?政府應該加強醫療儀器的價格控制,不要都轉嫁給了老百姓。
機制靈活了醫院運作才正常
羊城晚報:“高州模式”是政府管好院長,同時放權給院長管醫院。你認為如何?
黃啟彬:醫院啟動后走向市場,完全可以這樣。現在有些部門就是該管的沒管,不該管的管死了。比如前段時間紫金醫院CT壞了,購買新設備就要審批,流程就要走一個月,這一個月就沒法看病!醫院內的管理,就應該放權,機制靈活了醫院運作才正常。
藥價高關鍵不在“醫院15%”
羊城晚報:您如何看待廢除“以藥補醫”?
黃啟彬:藥價虛高,關鍵不在于醫院15%的加成。現在藥品從廠家出來,層層加碼,到了采購環節已經很貴了。如果能減少中間環節,就是暫時不取消這個15%也不算貴。